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5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皮瓣移植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8种不同皮瓣的临床应用,总结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采用了游离足背皮瓣、游离背阔肌皮瓣、游离肩胛皮瓣、桥式胫后动脉岛状皮瓣、桥式携带背阔肌皮瓣或桥式携带肩胛皮瓣、胫后动脉岛状皮瓣、胫后动脉皮支岛状皮瓣、跖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对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应用。结果95块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成活93块,成功率为97.9%。随访1~15年,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皮瓣移植的方法,才能使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得到有效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成人正常股骨解剖测量及其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为膝关节置换准确截骨和获得良好的下肢力线,对中原地区成人股骨干进行相关测量。[方法](1)选取47根成人正常股骨标本,拍摄正、侧位数码照片,进行定点、划线、测量五角。(2)实体上确定股骨髓内定位杆进针点的位置:[结果](1)各角度值反映了股骨远端在冠状位和矢状位的解剖形态。(2)进针点与股骨滑车中心水平距离平均为6.21mm,与后交叉韧带止点前缘距离平均为6.70mm。[结论](1)股骨远端1/3段与股骨近端1/3段向外侧、前侧成角,且前倾角度大于外翻角度。所以股骨远端在决定股骨髓内定位杆的位置时,冠状面上的力线对位和矢状面上的对位均很重要。(2)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确定进针点可参考股骨滑车中心和股骨髁后交叉韧带止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1974年,Bateman[1]最先将“结合对位关节成形(inter-position arthroplasty)”的原则引入全髋假体,从而提出双动髋假体的概念。在国外,双动髋假体最初用于股骨颈骨折,之后,其应用范围逐步拓宽,骨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类风湿或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  相似文献   
4.
双支撑骨柱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双支撑骨柱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疗效。方法从1988年3月以来,采用双支撑骨柱移植术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366例466髋,获5年以上随访者186例206髋,平均年龄32.2(20~60)岁。按病因分类:激素性者60例68髋,酒精性者86例96髋,激素加酒精者30例32髋,外伤性者10例10髋。ARCOⅡB、ⅡC、ⅢA、ⅢB、ⅢC、Ⅳ期患者分别为36、30、40、40、32、28髋。参照百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髋关节疼痛均获得明显缓解或消失,股骨头高度有不同程度增加,关节活动度有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0.5(5~16)年,手术前与随访时临床评价(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X线评价、总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显示ⅡB~Ⅳ期优良率分别为83.3%、80.0%、75.0%、65.0%、40.6%、28.6%,总优良率为63.6%。Ⅱ期效果好(81.8%),Ⅲ期早期(ⅢA、ⅢB)效果较好(70%),ⅢC、Ⅳ期者效果差(35%)。期别间疗效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0岁以内患者术后股骨头内植骨愈合较快,平均为3.2(2.9~3.5)个月。50~60岁患者植骨愈合需时较长,平均为5.5(4.4~6.4)个月。结论该术式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疗效良好,治疗效果与股骨头坏死期别有关,尤其适用于股骨头坏死Ⅱ期和Ⅲ期的早期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骨科康复护理评价指标,旨在为临床评价骨科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6月—8月,课题组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制订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全国10个省市的23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结果 共开展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2.60%、92.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9和0.917,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72和0.318。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3.65~5.00,变异系数为0~0.22,最终构建的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9个二级指标(人力资源配置、管理制度、设施设备、护理评估、护理实践、健康教育、随访管理、护士结局、患者结局)和56个三级指标。 结论 构建的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科学、合理、全面且具有针对性,对评价骨科康复护理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基于对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再认识,颈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方式选择成为一个新的争论话题。争论的焦点是融合手术对ASD的影响,以及非融合手术是否能达到减少ASD的目的[1]。许多研究报告指出,生物力学改变导致的相邻节段应力增加和椎间盘退变的自然病程均可能导致ASD,不同视角使得ASD的发生机理仍然没有肯定结论。多数学者认为脊柱融合术加速了ASD的发生,ASD也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相邻节段椎间盘状况、术式选择、融合节段长短、钢板安放位置、植骨块或融合器大小、脊柱生理曲度变化、手术创伤、术后外固定时间长短、辅助治疗、患者自我保护与保健、工作性质与劳动强度、生活方式、坐卧姿势等有直接关系[2]。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订腰椎术后患者疼痛管理智能化方案并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便利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脊柱病区腰椎术后患者,其中2018年5月—2019年2月115例为试验组,成立多学科协作团队,依托骨科远程辅助诊断智能机器人及自控镇痛电子泵,实施疼痛管理智能化方案;2017年12月—2018年3月120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疼痛管理。比较两组疼痛管理及康复的相关指标。 结果 试验组护士疼痛评估时间、患者疼痛控制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最严重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镇痛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腰椎术后患者疼痛管理智能化可提高疼痛管理的效率,改善患者疼痛结局,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骨的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病的诊治方法。方法2001年~2006年收治11例患儿,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4.5岁。发病部位:股骨下段、近端各1例,胫骨中上段6例,颈椎1例,胸椎1例,髂骨1例。病灶累及脊柱者行颈托或腰背支具固定保守治疗,其余皆行病灶刮除同种异体骨植骨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5年,平均2年3个月,行手术的9例患者中8例恢复良好无复发,1例累及股骨颈者1年后X线片示残余低密度灶;非手术治疗者1年后复查X线片示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的2/3,无外观畸形。结论本病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X线、CT、MRI、化验),手术前行局部穿刺活检明确病变性质,确诊依据病理学结果。该病诊断时需与孤立性骨囊肿等疾病相鉴别。对于负重部位的病灶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对于无神经症状的脊柱病灶可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降钙素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7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降钙素50mg/次,一天一次,肌肉注射;对照组40例,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次口服,一天一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二者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降钙素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